路亚技巧网

卢勤教你如何与孩子建立深度沟通

发表时间: 2024-12-17 07:00

卢勤教你如何与孩子建立深度沟通

陪伴孩子是一门很有智慧的学问。我们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高高在上说教孩子的人,而是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作者丨卢勤

图片丨Amaan Shaikh

来源丨明德云学堂





有很多父母特别苦恼,为什么孩子不和家长说心里话,也不听家长说的话。对此,我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把锁很结实,斧头说它能敲开,结果锁岿然不动;一个小钥匙过来,轻轻一拧就开了。

斧头很不理解,自己这么有力量都打不开,为什么钥匙这么小却能打开?钥匙说了一句名言——因为我懂它的“心”。


和孩子沟通也是一样,父母要“懂”孩子胜过“爱”孩子,不懂孩子是无法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的。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懂孩子?我认为有四个秘诀。





01 倾听:俯下身听孩子说,你的耳朵就是孩子的垃圾桶



我做“知心姐姐”四十多年了,我觉得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听孩子说。最开始的时候我和孩子们写信,看他们有什么要求,怎么样去满足;之后我通过电话倾听孩子的声音,走进他的内心;现在我们通过网络或者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

我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孩子,其中有一个女孩儿我印象最深。那天我做完胃镜想回家休息,突然手机响起来,说有一个初二的女孩儿吃了安眠药被抢救回来了,她醒来的第一句话是“我有话要跟知心姐姐说”,她妈妈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我。

到了她们家,孩子轻声跟爸爸妈妈说:你们可以出去了,我有话要单独和知心姐姐说。我说坐下吧,咱俩坐下说。她说“我吃了一瓶半,我怎么没死呢?”我说可能药过期了吧,她说有可能,她攒了很久的。这个话立刻让我们俩的关系轻松起来。

我说干嘛要死,多痛苦啊。她说活着更痛苦,爸爸妈妈逼着考名校,老师也不太待见了,最重要的是世态炎凉。我说怎么炎凉了?

“我一个同学生病了,我提议一起看望去,他们说他病了关我们什么事?谁都不去,我就一个人去了,还买了个鲜花,结果被看的同学一句感谢的话都没说。我立刻觉得世态炎凉。”

“最让我不能接受的,我的朋友背叛了我。我写了一封遗书,还拿了一张银行卡,说银行卡上有5000块钱,其中500块钱给你,因为你是我朋友。剩下的4500块钱请你买书送给贫困地区的孩子,结果她把这封信交给老师了。”

我说“她也是个孩子,如果你接到这样的封信,你也会很害怕然后交给老师的,对不对?”“那倒是,我可以原谅她了。”

谈话就是这样进行的,所有的话题她说了之后,我都很轻松地给她化解了一下。她继续说了一个多小时,最后说“我都说出来了,我痛快多了。”

第二天他们告诉我,我走以后,女孩跟妈妈说:你瞧人家知心姐姐那么爱听我说话,你从来没有过。这个孩子就想找一个人倾诉,但是没人听她说。我带着好奇和同情走进了她的世界,她把话都跟我说了,说完她就好多了。后来这孩子考上了个不错的大学,又去国外学习、回到国内四大银行工作。

倾听就是有如此的妙用,当一个孩子把心里话都向你说出来的时候,她自己就治愈了。

一个人长了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多听少说。当孩子跟你说的时候,你不要教育他,走进他的世界、跟他共情比什么都重要。你懂他了,你就赢得了他的心。

而我们很多的孩子从小在训斥中长大、在唠叨中长大、在“教育”中长大,他从小没有说话的机会,长大以后就一句话不跟你说了,他说话的大门已经关上了。所以在沟通过程中,一定要拿出时间听孩子说。






02 表达:好好跟孩子说话,你的嘴就是孩子的路




1. 所有孩子内心最大的需求,就是得到父母的认可


如果我们一说话就否定孩子,孩子会立刻把心门关闭;但如果肯定他,他就会愿意跟你交流,所有孩子内心最大的需求就是得到父母的认可。

著名作家三毛写过一篇文章《一生的战役》给父亲,其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

后来父亲看到这篇文章,回信给三毛,其中写道:我读后深为感动,深为有这样一枝小草而骄傲。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整个宇宙的生命,感觉有了曙光和朝阳。草,虽烧不尽,但仍应呵护,不要践踏。

三毛的回信中有这么一段:你留的信,很快的读了一遍,再慢读了一遍,眼泪夺眶而出。爸爸,那一刹那,心里只有一个马上就死掉的念头,只因为,在这封信里,是你,你对我说——爸爸深以为有这样一枝小草而骄傲。这一生,你写了无数的信给我,一如慈爱的妈妈,可是这一封今天的……等你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肯定了我在这个家庭里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得不到父母认可的,何止一个三毛。多少夜晚,我倾听那些成功人士的内心世界,他们会哭着跟我说:我玩命地学,玩命地干,就是为了让我爸我妈认可。


图源 Amaan Shaikh





2. “你瞧人家”这句话,是有杀伤力的


今天认可一个孩子怎么就这么难呢?我觉得有一句话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也伤害了孩子的潜意识——很多父母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是蠢材。

很多年前,一个小男孩给我打电话,说他有个朋友叫小红,有个敌人也叫小红,我说小红怎么又是朋友又是敌人呢?他说:过去是朋友,但是自从上了学,每次小红都比我考得好。我妈打我骂我的理由是“你瞧人家小红”,我才知道她是我最大的敌人,有她就没我好,我现在准备杀了她,杀了她我妈就没得比了。

我说你这话题太沉重了,我跟你说个简单的话题,你把小红杀了,你妈找个小黄跟你一比。你把小黄杀了,你妈找个小绿跟你一比。他说那我是没治了。我说有治有治,把你妈找来我跟她聊聊。

现在没人打这种电话了,羡慕嫉妒恨已经是社会的常态,谁好就羡慕谁、嫉妒谁、恨谁,人家没有招你惹你,但是恶果却发生了。

疫情前我去山东某地听到一个噩耗,一个初二的男生始终是班里第二名,老考不过第一名。他多次威胁第一名不许考第一,人家还是考第一,他策划了很久,把人家杀害了,十几刀下去直到最后没气。理由很简单,杀了第一我就变第一了。

“你瞧人家”这句话是有杀伤力的。让我们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让我们记恨他人,不会向他人学习。这种否定的表达断了孩子的路。孩子要自己跟自己比较,今天和明天、和昨天比较,他才能找到自己的路。

所以我们要认可孩子,正面的表达、积极的肯定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肯定的时候不要直接表扬孩子的结果,而要肯定他过程的努力,让孩子感到有希望,今天和明天还有更大的希望。




3. 不要把我们的期望压在孩子身上


一个中学的教导主任,儿子上初中,结果在家里洗手间上吊了。临终之前留下4分钟的视频,里面有句话说:我永远满足不了你对我的期望。

所以我们今天如何去看待一个孩子?不要把我们的期望压在孩子身上。每个孩子都不同,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他们。每个孩子是带着生命的潜能来这个世界上的,没有比较的可能,只是挖掘他、发现他、鼓励他,让他把他的精彩释放出来。





03 信任:你相信孩子,孩子才能相信自己



有一位爸爸,他是领导干部,即将被派到基层挂职一年,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儿子,他儿子上初中,和妈妈的关系特别紧张,一说话就吵架。

他临走之前把儿子叫到自己的房间里,非常郑重地说:“我要去一年,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的妻子,她的身体不太好,请你每天都关好门、关好窗、关好煤气罐再睡觉,拜托了。”儿子愣住了,点点头,什么也没说。

一年以后回来,妻子说:“你走以后,儿子对我特别关心,每天都关好门、关好窗、关好煤气罐才睡觉。”

这位爸爸没有把照顾妈妈的责任交给儿子,而是把照顾自己的妻子的责任交给另一个男人,这种信任让孩子立刻就长大了。

请相信你的孩子,无论他今天有什么样的问题,相信他一定能变好,你就是他最后的港湾。你相信了他,他就相信了自己。成长不是一蹴一弑而就的,成长是个过程,是一个马拉松,也许他今天表现得不好、需要很久以后才能够显示出他人生的精彩,你要等待那一天。





04 尊重:你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你




1. 你尊重孩子的秘密,孩子才愿意亲近你


有个妈妈跟我说,她女儿上了初中,有个抽屉老是锁着。有一天她发现钥匙搁在了桌子上,她喜出望外,拿了钥匙准备打开,爸爸说,“别这么干,让你闺女知道跟你没完”。她想了想算了,就把钥匙放回了原处。

第二天女儿大叫起来,说“你们偷看了我的东西”。妈妈说没看,女儿说钥匙上割了一个头发丝怎么不见了?妈妈依然说没看。女儿打开抽屉,里面丝毫未动。女儿就说:“对不起,冤枉你们了,我所有东西都有暗号,你们是没看我东西。”

这就是孩子,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你尊重他的秘密,它才愿意能够接近你。

很多父母总是觉得孩子是他们生的,孩子的一切都应该听他们指挥,孩子没有一点人生的自由,这在青春期一定会产生坏的结果。

所以,尊重孩子的隐私,尊重孩子的人性,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




2. 尊重人格不是施舍


一个家境很殷实的外国人,我一直忘不了他曾经给我讲过的经历:


有一天,一个独臂乞丐来到他家想讨要一份午餐。他妈妈让乞丐把前院的砖头搬到后院,就给他一份午餐。乞丐一块一块地搬,等砖头全部搬到后院之后,他妈妈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请他吃,乞丐特别高兴。

当乞丐要走的时候,妈妈拿了几美元当作工钱给了乞丐。乞丐很疑惑,自己是来要饭的,没有工作哪来的工钱?妈妈就告诉他,因为他刚刚搬了砖,这是应得的报酬。乞丐拿走工钱就雄赳赳地走了。

乞丐走后,男孩问妈妈,砖头放在前院还是后院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让一个独臂人干活?妈妈说:讨来的钱是没出息的,挣来的钱才有出息,如果伸手就给他,那他将来怎么生活呢?

后来孩子成为一个企业家和慈善家,他从来不施舍任何人,而是让别人有尊严地拿到他应有的报酬。


帮一个人要帮他的人格,而不是去施舍,对孩子也是如此。如果父母只是去施舍,孩子考了好成绩就给他点什么,那孩子长大之后就是像乞丐一样的心态,没有人格的尊严。孩子虽然小,但也是独立的个人,我们要尊重他们。


图源 Amaan Shaikh




倾听、表达、信任、尊重,这就是我总结与孩子沟通的4个秘诀。

陪伴孩子是一门很有智慧的学问,和孩子有效沟通就是最好的陪伴。为此我们要学会和孩子沟通的方法,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高高在上教育他、说教他的人,而是要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懂孩子胜过爱孩子。孩子有话愿意跟你说,你听下去,慢慢你能够和他共情,就是情感方面的共振,就能让孩子能够留下一个非常美好的童年,他将来走向社会也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本文节选自明德云学堂2024年度系列直播课程《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授课专家系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卢勤,内容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