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0-23 09:48
作为个人生活的优秀“展示页”,朋友圈一直是许多年轻人精心策划与编排的版块。旅游必发,定凑九图,在不少人眼中,始终是颠扑不破的“道理”与原则。然而,为了“拉长”自己的生活精致周期,最近不少年轻人开始“预制”朋友圈。平日出门游玩,便收集下未来多次的朋友圈素材,尽可能地存储展示内容,是他们看来极具“性价比”的一种方式。
预制的“预”,是提早“预定”
“只用花一次钱,就能发很多版,而且版版不重样、”在合肥工作的陈琦雯对这种行为表示认同。“预制朋友圈”最早可以预制多久?其他人的安排与计划陈琦雯不知道,但她说,去年开始,她会早早地存下后两个月的朋友圈素材。
陈琦雯本没有预制朋友圈的习惯,按照平常的生活节奏,每次周末放假时她都会出一趟远门,为自己一周的朋友圈进行“更新”。之后,因为工作也让她没有办法频繁外出,同时九宫格的限制,也让她觉得难以言尽这次外出的体验。
素材利用率低,陈琦雯开始有意识地将沉积的照片或视频分批在朋友圈公布。她发现,这种做法不仅满足了自己设计精致朋友圈的目的,同时还省下了不少费用。“比如今天发食物的图片,大后天发风景的照片,把一个地方的内容拆成几份。”
拿前段时间的国庆长假来说,在假期的最后一天,陈琦雯已经在坐上回家的列车时发布了内容。但她同时也将其余未发布的照片,策划出了后面一个月的朋友圈发布“方案”。有时候,陈琦雯觉得自己就像是报纸编辑,“哪天要发布什么样的朋友圈,都安排得明明白。”
由于同一个地方的素材被拆分成好几个朋友圈,占满了一个月的“版面”,陈琦雯常常会被身边的朋友误以为成了“暴发户”,天天过着到处旅行、吃喝玩乐的生活。但实际上,工作日的陈琦雯,还在为甲方的需求发愁。
“至少朋友圈让我留恋着那份美好。”对“预制”上瘾,陈琦雯说有两个原因,“一是能让我时常翻阅那些快乐的瞬间,并拆分成朋友圈的每一节,像是往枯燥的生活里塞入甜甜的‘面包片’;二是至少在外界看来,我不是一个没办法享受到快乐的人。”被“延长”的愉悦时刻,在陈琦雯看来,是她自我愉悦的一种手段。
预制的“制”,是精心“制造”
记者发现,如今,“预制朋友圈”之所以受到不少年轻人青睐,更主要的是,时间的充足,更适合他们精心设计,完成一次朋友圈的“盛大更新”。
除了将手中的素材进行规划预制外,不少人已经开始通过“预制素材”的方式,来预制朋友圈。“现在才开始策划万圣节和跨年的朋友圈内容,我已经算比较晚的了,”吴泳珊说,每到这个时候,预制后三个月的节日朋友圈,是她的必备“节目”。
“想要发个精美的朋友圈,地点的设计和人物的妆造都很重要,”吴泳珊举例,春节的时候是不少人会着重打扮,围绕红色基调进行活动策划和服装选购的节日。而不少商家也会趁此机会,推出各种满足消费者拍摄需求的一站式服务套餐,“场地、服装、化妆,商家都会帮你搞定。”
看似方便,但吴泳珊却提供了另一种说法。“很抢手,都要预订。”市场需求旺盛,吴泳珊说,这类商铺常常“供不应求”,往往要提前1-2个月预订排期,才能赶在节日之前,推出一套精美的朋友圈“人物写真”。
“节日当天再去选购衣服和拍摄场地,根本来不及,”去年万圣节,为了拍出一套在古堡氛围下的暗黑系照片,吴泳珊甚至在节日前两个星期就到店完成了拍摄,然后在春节期间,“自然”地发出了朋友圈。
而近百人点赞的“反响”也令她高兴,“在这种特定时刻就是要‘抢’,拍得越好看越快,才能从大家都平平无奇的朋友圈动态中,抓住一大波眼球和赞美。”
吴泳珊觉得,“预制朋友圈”,不过是展示自己的另一种“讨巧”方式。腾出更加充分的时间来策划布局,远比仓促地用一张寻常照片来画下节日“句点”更有意义。“这叫仪式感,”她说。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书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