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主要有两大原因,一个是外感,另一个是内伤。
先说外感咳嗽,就是孩子受到了风寒、风热或者燥热这些邪气,然后就开始咳嗽啦。内伤咳嗽呢,要么是肺自己出了问题,要么是其他脏腑生病影响到了肺。就像《黄帝内经》里说的:“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比如说,肺里的阴液少了,就容易阴虚火旺,肺得不到滋润就会咳嗽。还有哦,“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要是脾的运化功能不好了,吃进去的东西不能变成营养滋养肺,反而变成了痰,痰往上跑到肺里,肺气往上顶,也会引起咳嗽。
那怎么调理小儿咳嗽呢?
- 饮食得注意
孩子的饮食要清淡些,那些太甜、太咸、太油腻或者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不能吃,这些东西会让孩子身体里有热或者生痰,咳嗽就会更厉害。还有啊,给孩子吃的东西要温热、柔软,而且别吃太多。温热柔软的食物好消化,少吃一点能让孩子的消化功能不那么累,这样能保护胃气。
要是孩子吃太饱,脾胃就容易受伤,里面就会生出痰热,这些痰热往上跑到肺里,咳嗽就会加重。
2.温度要合适
要根据天气变化给孩子增减衣服,别让孩子冻着,也别捂着。《活幼心书》里有句话:“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疾不相干。” 这里的寒就是说穿衣要合适。夏天出汗多吹空调或冬天穿太厚,寒温失调,会影响咳嗽康复。
3.环境要干净
要注意孩子住的地方干净不干净,灰尘少一点。要是孩子是过敏性咳嗽,家里最好别养猫、狗、鸟这些宠物。
中医是怎么根据不同情况治疗咳嗽的呢?
外感咳嗽
- 风寒咳嗽:孩子咳嗽声重、咽痒,痰稀白,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治疗要疏散风寒、宣肺止咳,可用杏苏散或金沸草散加减,像风寒咳嗽颗粒、通宣理肺丸等中成药也不错。
- 风热咳嗽:咳嗽气粗或声音嘶哑,咽喉肿痛,痰黏黄,伴有鼻流黄涕、头痛、身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需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桑菊饮加减,川贝枇杷糖浆、急支糖浆、小儿咳喘灵颗粒等中成药适用。
- 燥热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甚至痰中带血丝,咽喉干痛,口鼻干燥,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干,脉浮数。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用桑杏汤加减,蜜炼川贝枇杷膏、秋梨润肺膏可缓解症状。
内伤咳嗽
- 痰热咳嗽:咳嗽气粗,痰多黄稠黏厚,咳吐不爽,有热腥味或夹血丝,胸胁胀满,咳时引痛,身热,口干欲饮,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治疗是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清金化痰汤加减,复方鲜竹沥口服液有效。
- 阴虚咳嗽:干咳,痰少质黏色白或带血丝,口干咽燥,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消瘦,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需养阴清热、润肺止咳,用沙参麦冬汤加减,养阴清肺膏、百合固金颗粒有帮助。
食疗方法
- 蜜汁白萝卜:白萝卜切片,加生姜和蜂蜜拌匀蒸熟,适合风寒咳嗽。
- 桑叶枇杷饮:枇杷叶(去毛洗净烘干)、桑叶、芦根加水500毫升煮20分钟,取150毫升分3次温服,适合风热咳嗽。
- 川贝梨:梨横切去核,放川贝(打碎)和适量冰糖,蒸30分钟,对燥热咳嗽、阴虚咳嗽有益。
- 百合梨汤:1个梨切块,百合(先浸泡)加水煮15-20分钟,分次温服,适合燥热咳嗽、阴虚咳嗽。
- 麦冬粥:麦冬与粳米加水煮20分钟至米熟,捞出麦冬,可加冰糖饮粥,适合燥热咳嗽、阴虚咳嗽。
- 鱼芦枇杷饮:鱼腥草、蜜炙枇杷叶、芦根加水500毫升煮15分钟,取200毫升分3-4次温服,适合痰热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