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05 08:40
你知道中国古代是怎么开展保密工作的吗?
哈尔滨曾有哪些隐蔽战线英雄?
国家保密工作和我们个人
有哪些关系……
关于这些问题,
市民们可以在近期
都能学习到。
据介绍,市保密宣教平台由哈尔滨市国家保密局、哈尔滨地铁集团联手打造,位于哈尔滨地铁3号线河山街站内。乘车市民、游客可在站厅内长廊处浏览古代保密历史、隐蔽战线英雄事迹、新修订保密法法条等,沉浸式学习保密知识与常识。
“摩斯密码”、外语代替汉字……
揭秘古人那些保密“绝招”
在我国历史上各朝代,情报传递的保密工作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涌现出无数凝聚人类智慧的保密手段。在商末周初,有一种保密手段称为“阴书”,即秘密文件,先将信息完整地刻画在竹简上,再将竹简拆分,然后委派多名信使分别传递竹简的不同部分,君主收到后将其拼合起来,即可得到完整的情报,这样即使某位信使被俘,敌方也不会得到全部的信息。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更为有效的保密技术“泥封”,也称封泥,即将书写有文字的帛书、简牍捆扎后,在绳结处敷以特制的胶泥,未干之时钤戳上发信人或部门的印章。收件人通过对封泥印戳文字的真伪鉴定和封泥完好度的考察可判断是否私拆、泄密。
秦汉以后,情报制作通常采用暗号、密语、符号甚至小语种来进行加密,即书面形式的“隐语”。据宋人撰写的《武经总要》记载,那一时期的军事情报都配有密码,即用数字代号替代情报信息,比如请增兵、被包围等信息都有相对应的数字,与现代的摩斯密码有异曲同工之妙。
到了元朝,情报的制作开始采用“亦思替非文字”,即采用阿拉伯语替代汉语。阿拉伯语作为外来的小语种,具有特定的规则与写法,在当时的背景下,非经教导难以掌握,方便保密。用外语替代,虽然提高了情报的制作成本,但也提高了情报的破译难度。
此外,明朝的密疏制度和清代奏折制度也都起到了一定的保密作用。
哈市现存众多红色保密建筑
南极街76号
曾是我党早期领导人秘密保护点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保密工作历来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应党而生、伴党而行、为党而兴,始终与党的事业息息相关、相生相伴。在这其中,像李维民、冯仲云、薛雯、邓洁民、姜椿芳、高庆有、赵一曼等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哈尔滨这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上,为保密工作写下了不朽的壮丽篇章。
1909年出生的李维民,是长篇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主角王一民的原型。1933年5月,李维民化装成铁路工人来到哈尔滨,全面负责哈尔滨地下交通工作,在敌后抗日保密战线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邓洁民被称为哈尔滨保密战线先驱,1890年出生在哈尔滨宾县。他主张教育救国,在哈尔滨创办了东华学校,大批党的早期领导人前往苏联时,都经停东华学校并得到了邓洁民的秘密保护,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建设和革命活动功不可没。
赵一曼是抗日民族英雄,1935年时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治部主任的她负伤被俘,受尽酷刑,但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情报。1936年8月2日,赵一曼牺牲于珠河县小北门外,年仅31岁。
除了这些隐蔽战线的英雄,在哈尔滨街巷,还耸立着许多蕴含红色保密文化内涵的建筑。如东华学校(今道外区南极街76号)、邓洁民故居(今道外区靖宇街23号)、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今南岗区光芒街40号)、天马广告社(今道里区西十五道街33号)等,这些遗址遗迹有些是反满抗日活动秘密据点或联络点,有些是秘密活动点、最高秘密领导机关等。
保守国家秘密是公民应尽义务
切忌在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
等场所摄影摄像录音
国家保密工作跟个人有关系吗?当然有!国家秘密关乎国家安全和利益,保守党和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公民应当切实增强保密意识,以自觉行动筑牢维护党和国家秘密安全的坚固防线。
根据《保密法》相关规定,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都有保密的义务。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保守国家秘密,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同时,根据相关法律要求,公民应做到不私自打听、传播国家秘密或者内部敏感信息;不在公共场所和家属、亲友面前谈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内部敏感信息;不使用网盘、云盘等上传、备份、共享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不在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和属于国家秘密不对外开放的场所、部位摄影摄像录音或者勘察测量定位等。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刘首辰 文/摄/视频
编辑:马云鹏